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

南懷瑾老師

以戒定慧守住精氣神與養命元()
利用科学定律建构模型,用說明古人的智慧
論語述而篇
曰:「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竊比於我老彭。」 


南懷瑾先生著作現代學佛者修證_讀書心得_應用在新冠肺炎_平安活出ICU

https://youtu.be/0Ao8LRM_2OE

南懷瑾著作禪與生命的認知讀書心得_應用在新冠肺炎_平安活出ICU_202000529
https://youtu.be/WAvn-5DP4tA



南懷瑾老師著作



2016年12月9日 星期五

古代名醫

古代名醫:張子和



古代名醫:孫思邈傳


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時(公元627年),便把孫思邈召到京都長安去。他的容貌看上去如此年輕,唐太宗禁不住大為贊嘆的說:“我本來就知道,有道之人是值得尊重的。

向孫思邈請教名醫治病的道理。孫思邈回答說,“善談天地之變化者,必須參證於人之道;善言人身之病變者,也必須以天地的變化為根據。”又說,“形體有可愈之疾,天地有可消之災”,但必須“良醫導之以藥石,救之以針劑;聖人和之以至德,輔之以人事。”他還進一步談到做人的道理,認為要“膽欲大而心欲小,智欲圓而行欲方。”並且具體的解釋說:“赳赳武夫,公侯幹城”,就是說膽大;“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”是說小心;“見機而作,不俟終日”是智之圓;“不為利回,不為義疚”是說行之方。




清代許多醫家推崇此書,主張用六味地黃丸和八味腎氣丸通治百病。徐靈胎認為這樣做十分有害,會造成「殺人而人不知」的後果。無論是六味地黃丸還是八味腎氣丸,必須對症用藥,不可濫服。



《清史稿·藝文志》載,徐氏撰有《陰符經註》、《道德經註》、《樂府傳聲》、《洄溪道情》。 道情文體與樂府近而不同,既須通俗,又須高雅,內容所述,有益世道人心,自在不言中。 靈胎述自稱寫道情頗難,雲:“構此頗不易,必情、境、音、詞處處動人,方有道氣。”試看《洄溪道情》中的九首道情:     《丘園樂》:做閒人,身最安,無辱無榮,無惱無煩。 朝來不怕晨雞喚,直睡到紅日三桿。 起來時籬邊草要芟,花邊土要翻,香蔬鮮果尋常饌。 只聽得流水潺潺,鳥語關關,頑兒痴女跟隨慣,綠蓑青笠隨時扮。 也有幾個好相知,常來看看。 掛一幅輕帆,直到我堂灣,帶幾句沒要緊的閒談細細扳。 買碎魚一碗,挑野菜幾般,暖出三壺白酒,吃到夜靜更闌。     《行醫嘆》:嘆無聊,便學醫。 唉! 人命關天此事難知。 救人心,做不得謀生計。 不讀方書半卷,只記藥味幾枚。 無論臌膈風勞、傷寒瘧痢,一般的望聞問切,說是談非。 要入世、投機,只打聽近日時醫,相的是何方何味? 試一試,偶然得效,倒覺希奇。 試得不靈,更弄得無主意。 若還死了,只說道:“藥無錯,病難醫”絕多少單男獨女,送多少高年父母,拆多少壯年夫妻。 不但分毫無罪,還要藥本酬儀。 問你居心何忍? 王法雖不及,天理實難欺。 若果有救世真心,還望你讀書明理。 做不來寧可改業營生,免得陰誅冥擊。     《勸孝歌》:五倫中,孝最先。 兩個爹娘,又是殘年。 便百順千依,也容易周旋,為甚不好好地隨他願!譬如你詐人的財物,到來生也要做豬變犬。 你想身從何來? 即使捐生報答,也只當欠債還錢,哪裡有動不動將他變面!你道他做事糊塗,說話欹偏,要曉得老年人的性情,倒像了個嬰年,定然是顛顛倒倒,倒倒顛顛。 想當初你也將哭作笑,將笑作哭,做爹娘的為甚不把你輕拋輕賤? 也只為愛極生憐,到今朝換你個千埋百怨。 想到其間,便鐵石肝腸,怕你不心回意轉!     《時文嘆》曰:讀書人,最不齊,爛對文,爛如泥,國家本為求賢計,誰知變了欺人技。 看了半部講章,記了三十擬題,狀元塞在荷包裡。 等到那歲考日,鄉試期,房行墨卷,汪汪念到三更際。 也不曉得“三通”“四史”是何等的文章,也不曉得漢祖唐宗是哪樣的皇帝。 案頭放高頭講章,店裡買新科利器。 讀得來肩背高低,口角離奇,眼目瞇萋,腳底下不曉得高低,大門外辨不出東西。 更有兩個肩頭,一聳一低,直頭吃了幾服迷魂劑。 又不能穩中高魁,只落得昏沉一世。 甘蔗渣兒嚼了又嚼,有何滋味? 辜負光陰,白白昏迷一世。 就教他騙得高官,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! 得趣的是衙役長隨,只有百姓門清遭晦氣。 勸世人何不讀幾部有用書,倘遇合有期,正好替朝廷出力。     《嘆時光》:嘆人生,不久長,恨光陰,駿馬忙。 百年幾度春風揚,才脫了兒童形象,早做了爹娘模樣。 嘴上鬍鬚放得幾時已經半白,鬢邊頭髮長得幾日忽地皆蒼。 多少的美貌紅顏,不多時變了個奇形怪狀。     《遊山樂》:到山中,便是仙,萬樹松風,百道飛泉。 更得那野鳥呼人,引我出僧房竹院。 異草幽花香入骨,奇峰怪石峭連天。 一步一回頭,景象時時變。 越走得路崎嶇,越騙得精神健,到了那峰迴路轉,又是個別有洞天。 春風吹我塵心斷,不知今夕是何年? 偶遇著,牧豎樵父,洗足清泉,與他言:竟不知唐宋明元。 直說到日落虞淵,借宿在草閣茅軒。 雨前茶,澆一碗清晶飯,抬頭看:只見藤蘿月,掛上萬峰尖。     《讀書樂》:要為人,須讀書,諸般樂,總不如。 識得聖賢的道理;曉得做人的規矩。 看千古興亡成敗,盡如目見耳聞;考九州城廓山川,不必離家出戶。 兵農醫卜,方書雜錄,載得分明;奇事閒情,小說裨官,講的有趣。 讀得滿腹牢騷文章,一身才具。 收了心省得些妄念淫思;束了身斷絕那胡行邪路。 這是讀書的樂,再說那不讀書的苦。 記姓名寫不出趙李張王;登帳目寫不出一三四五。 聽人說故事,顛顛倒倒記了回來;聽人論文章,急急忙忙跑將開去。 更有那有錢的閒不過只得非嫖即賭。 到後來敗了家私,遭了刑戳,我見他不但心情慘戚,又弄得體面全無。     《農家樂》:一頃良田,十畝桑園;兩隻耕牛,一對農船。 柳杏桃李,籬間岸間;雞犬豬羊,攔邊樹邊。 看了蠶收起絲綿,穿起來花樣鮮,渾身軟。 過了黃梅把青苗插遍,到那稻花香日,又正是明月團園。 收成好滿場米穀,柴草接連天。 手擁香爐,背負著?,抱女呼男,擦背挨肩。 宰一隻雞肥,捉幾個魚鮮。 白米飯如霜似雪,吃得來喜地歡天。 完糧日到城中買一面逢逢社鼓,只等賀新年。     《賀表兄吳复六十壽辰》:我的姨娘,是你親娘;我的親娘,是你姨娘。 姊妹雙雙,單生著你和我兩個兒郎。 你今日六十捧瑤觴,要我一句知心話計。 你從來瀟灑襟懷,不曉得慕勢趨榮,問舍求田伎倆。 注幾卷僻奧經書,作幾首古淡文章。 常只是少米無柴,境遇郎當。 你全不露窮愁情狀,終日笑嘻嘻,只向親知索酒嘗。 不論黃白燒刀:千杯百盞無推讓。 憶當年外祖父母在江鄉,與你隨母拜高堂。 寄讀在母舅書房,千家詩、百家姓齊呼迭唱。 轉眼光陰,俱是白頭相同,從今後願歲歲年年,同你對秋月春花醉幾場。 見你時如見我姨娘,轉念我親娘。      徐大椿的道情,在韻文的語言和形式上,都給人一種新鮮活潑的感覺,他自覺地從事新詩體的試驗,吸取民歌的精神,擺脫詩歌詞曲的舊有規律的束縛,通俗淺顯,抒寫自如,句句如話家常,反而顯得真實動人。 這種積極的解放精神,是值得我們重視的。      靈胎一生喜歡寫作和吟誦道情詞。 蘇州府志說:“晚年,徐氏築室七子山,隱於洄溪,矮屋百椽。山有畫眉泉,小橋流水,松竹鋪紛。登樓則太湖奇峰,鱗羅布列可見。時吟唱樂府道情於其間。卒年七十九歲。終前自題墓門曰:滿山芳草仙人藥,一徑青松處士墳。”     徐靈胎精於醫,長於文,他的醫學成就與他深厚的中華文化素養密不可分。 


Cheap Offers: http://bit.ly/gadgets_cheap

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成人讀經班_生命科學研究


若依毘曇,眼耳二通,以其眼耳二識相應慧數為體,以此二通定外用故;餘之四通,意識相應慧數為體,良定用故。彼宗之中,諸心心法同時而有,故說相應慧數為體。若依成實,六通皆以第六意識彼行心中慧為體性,彼宗五識全無智慧,故不宣說五識中慧以之為體。又彼宗中諸心心法前後別起,故不宣說相應之慧而為通體。大乘法中宣說凡夫二乘神通,多同毘曇,亦說心法同時有故。說佛菩薩所得神通悉以意識相應之慧,以之為體,以如實慧為通體故。

先入初禪根本定心。此即是止。後作飛行往來之想或為大小轉變之想。此即是觀。還入定中復作飛行往來等想。如是多返。此是身通方便道矣。
從是已後欲有所為如前心想即能為之。身通如是。

亦先入定。次觀他心測其心想。如是多返名方便道。二無礙道。由前方便熏發之力入定發慧。一無礙道斷障通壅三解脫道。無礙道後一解脫道證除彼障。後時欲知他人之心即能知之。


先入定心。次取諸聲作遠聞想。還入定中。如是多返極令純熟。二無礙道。由前方便熏發之力入定發慧。一無礙道斷障通壅。後時出定欲聞即聞。

妙神通皆由現在方便修起。第二義者。離欲得寬。方便得狹。其離欲者。無始已來曾所得法。一切皆得。其方便者。於現在世能入者得。不能入處則不得之。第三義者。離欲方便所得齊等。佛大菩薩隨其離欲所得之者皆能現入。修得如是。





五眼義八門分別

一是肉眼。二是天眼。三是慧眼。四是法眼。五是佛眼。

淨肉之眼能有照矚。故名肉眼。言天眼者。解釋不定。就趣以論。所受自然。目之為天。如地持釋。天趣之眼故名天眼。若就人解。諸佛菩薩淨故稱天。淨天之眼故曰天眼。若依禪釋。一切禪定離欲清淨故名為天。依天得眼故曰天眼。言慧眼者。觀達名慧。慧能照矚故名慧眼。言法眼者。軌則名法。又成實云。法名自體。善惡等事各有自體。故名為法。照法之眼故名法眼。言佛眼者。就總以釋。佛名覺者。覺人之眼故名佛眼。就別而解。佛是覺智。是此覺智能有照矚故名佛眼。名義如是。

六通義九門分別

第一釋名。作用無壅。名之為通。通別不同一門說六。名字是何。一名身通。二名天眼。三名天耳。四他心智。五宿命智。六漏盡通。是其名也。於中解釋曲有三門。一定其名。二釋其義。第三料簡眼等諸根有其立通不立通義。定之如何。六中天耳他心宿命。此之三通名義是定。天耳一通就根彰名。他心宿命從境立稱。知於他心名他心通。知於宿命名宿命通。漏盡一通其名是定。其義不定。經論之中唯名漏盡。故名是定。及論其義。別有二種。一無學聖智能盡諸漏名漏盡通。此之一通就能彰名。能盡漏故。亦得名為遣患立稱。二知漏盡名漏盡通。此之一義從境立目。身通天眼。此之二種名之與義並皆不定。身通之中。或名身通。或名神通。或曰神足。是名不定。尋名解義。其義各異。是義不定。異相如何。其身通者。或從所依以彰其名。或復從境。依於自己假名色身運變自在名為身通。此則從其所依彰名。於外色身轉變自在名為身通。此則從其境界立稱。其神通者。就能彰名。所為神異目之為神。作用無壅謂之為通。故曰就能。其神足者。從能就喻以立其名。神者從能。義如前解。足者就喻。遊涉往來事同脚足故名為足。天眼通中。或復說為生死智通。是名不定。尋名解義。其義各異。是義不定。異相如何。天眼通者就根彰名。生死智通從境立稱。以是義故。身通天眼名之與義並皆不定。定之麁爾。次須解釋。其身通者。色形聚積故名為身。於此身中作用無壅故名身通。其神通者。窮潛難測故名為神。又復神異亦名為神。通義如前。言神足者。神同前釋。所為自在遊涉如足故云神足。天眼通者。一切禪定名為天住。依禪得眼故名天眼。照矚無壅名天眼通。生死智通者。未來起盡說為生死。於此生死照見無壅名生死智通。然此天眼與生死智說有離合。如彼增一阿含之中。別分為二。以別分故。彼經之中建立七通。此有何別。照現色像名為天眼。因現所見尋知未來死此生彼。名生死智。以有此別故分為二。又如華嚴十明之中。亦分為二。照現色像。說之以為天眼智明。能知未來死此生彼。說之以為盡知未來際劫智明。其餘經論多合為一。所以然者。由其天眼照現色像。尋知未來死此生彼。有此相由故合為一。天耳通者。天同前釋。依禪得耳故名天耳。聽聞無壅名天耳通。他心通者。非己之慮名曰他心。於此他心。照知無壅名他心通。問曰。此通非直知他心。亦知想等。何故偏名他心通乎。以心是主故名他心。又復想等諸心數法通名為心。故名他心。宿命通者。事謝於往。目之為宿。往法相續。名之為命。於此宿命。照知無壅名宿命通。問曰。此通非直知命。亦知過去八種事六種同行。以何義故偏名宿命。不言宿世名性等乎。以命報主故偏言之。又命最後。據後以彰故云宿命。漏盡通者。結患斯已稱曰漏盡。於此漏盡。照知無壅名漏盡通。又無學智能盡諸漏。是故亦名漏盡智通。名義且然。次須料簡眼等六根有其立通不立通義。於六根中。三根立通。謂眼耳意。天眼通者。依眼根說。天耳通者。依耳根說。自餘四通依意根說。三根不立。謂鼻舌身。何故而然。若唯就佛。諸佛如來六根互用齊得立通。但六通義該及餘人。今宜通約餘人釋之。六根之中。眼耳二根離中生知。有能遠見遠聞之義。故得立通。意根一種離合俱知。最得自在。故立多通。鼻舌身根合中生知。塵來至根方始覺知。無遠通義。故不說通。問曰。六中有其身通。云何說言身根之中不立通乎。釋言。身通於彼假名色身之中運變自在名為身通。非於身根覺知自在名為身通。是以說言身根不立人問。若使鼻舌身根塵合方知不立通者。華嚴經說。菩薩鼻根聞於無色宮殿之香。又如十住斷結經中說有鼻通。過於眼耳。云何說言鼻不立通。釋言。六通三乘共法。二乘之人鼻舌身根無有通義。為是不立。若於大乘不共法中。諸佛菩薩六根互用。一一根中具一切用。說通無過。又佛菩薩法身自在用無障礙。一切諸根悉皆是通。不得取彼將難六通。名義如是


藥性賦淺釋 宣化上人白話解於1975年美國金山禪寺

讀書的時候就讀這個《藥性賦》。我第一次讀藥書,先讀《藥性賦》;讀完了《藥性賦》,又讀《脈訣》、《湯頭歌》、《四百味》、《八十一難經》,又是《傷寒論上》、《傷寒論中》、《傷寒論下》、《傷寒心法要訣》、《雜病心法要訣〉、《婦人科》、《小人科》,讀了有十五本藥書。


《本草備要》、《雷公炮製藥性賦》、《湯頭歌訣》、《脈訣》……等的書籍都是在我父親的督導之下,細心閱讀及背誦。於是中醫就這樣蟄伏在我的身體與記憶中,成為我生命中重要且無法磨滅的一部份。




有關倪海廈醫生的事 (轉貼自香港中醫藥論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