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

成人讀經班_生命科學研究


若依毘曇,眼耳二通,以其眼耳二識相應慧數為體,以此二通定外用故;餘之四通,意識相應慧數為體,良定用故。彼宗之中,諸心心法同時而有,故說相應慧數為體。若依成實,六通皆以第六意識彼行心中慧為體性,彼宗五識全無智慧,故不宣說五識中慧以之為體。又彼宗中諸心心法前後別起,故不宣說相應之慧而為通體。大乘法中宣說凡夫二乘神通,多同毘曇,亦說心法同時有故。說佛菩薩所得神通悉以意識相應之慧,以之為體,以如實慧為通體故。

先入初禪根本定心。此即是止。後作飛行往來之想或為大小轉變之想。此即是觀。還入定中復作飛行往來等想。如是多返。此是身通方便道矣。
從是已後欲有所為如前心想即能為之。身通如是。

亦先入定。次觀他心測其心想。如是多返名方便道。二無礙道。由前方便熏發之力入定發慧。一無礙道斷障通壅三解脫道。無礙道後一解脫道證除彼障。後時欲知他人之心即能知之。


先入定心。次取諸聲作遠聞想。還入定中。如是多返極令純熟。二無礙道。由前方便熏發之力入定發慧。一無礙道斷障通壅。後時出定欲聞即聞。

妙神通皆由現在方便修起。第二義者。離欲得寬。方便得狹。其離欲者。無始已來曾所得法。一切皆得。其方便者。於現在世能入者得。不能入處則不得之。第三義者。離欲方便所得齊等。佛大菩薩隨其離欲所得之者皆能現入。修得如是。





五眼義八門分別

一是肉眼。二是天眼。三是慧眼。四是法眼。五是佛眼。

淨肉之眼能有照矚。故名肉眼。言天眼者。解釋不定。就趣以論。所受自然。目之為天。如地持釋。天趣之眼故名天眼。若就人解。諸佛菩薩淨故稱天。淨天之眼故曰天眼。若依禪釋。一切禪定離欲清淨故名為天。依天得眼故曰天眼。言慧眼者。觀達名慧。慧能照矚故名慧眼。言法眼者。軌則名法。又成實云。法名自體。善惡等事各有自體。故名為法。照法之眼故名法眼。言佛眼者。就總以釋。佛名覺者。覺人之眼故名佛眼。就別而解。佛是覺智。是此覺智能有照矚故名佛眼。名義如是。

六通義九門分別

第一釋名。作用無壅。名之為通。通別不同一門說六。名字是何。一名身通。二名天眼。三名天耳。四他心智。五宿命智。六漏盡通。是其名也。於中解釋曲有三門。一定其名。二釋其義。第三料簡眼等諸根有其立通不立通義。定之如何。六中天耳他心宿命。此之三通名義是定。天耳一通就根彰名。他心宿命從境立稱。知於他心名他心通。知於宿命名宿命通。漏盡一通其名是定。其義不定。經論之中唯名漏盡。故名是定。及論其義。別有二種。一無學聖智能盡諸漏名漏盡通。此之一通就能彰名。能盡漏故。亦得名為遣患立稱。二知漏盡名漏盡通。此之一義從境立目。身通天眼。此之二種名之與義並皆不定。身通之中。或名身通。或名神通。或曰神足。是名不定。尋名解義。其義各異。是義不定。異相如何。其身通者。或從所依以彰其名。或復從境。依於自己假名色身運變自在名為身通。此則從其所依彰名。於外色身轉變自在名為身通。此則從其境界立稱。其神通者。就能彰名。所為神異目之為神。作用無壅謂之為通。故曰就能。其神足者。從能就喻以立其名。神者從能。義如前解。足者就喻。遊涉往來事同脚足故名為足。天眼通中。或復說為生死智通。是名不定。尋名解義。其義各異。是義不定。異相如何。天眼通者就根彰名。生死智通從境立稱。以是義故。身通天眼名之與義並皆不定。定之麁爾。次須解釋。其身通者。色形聚積故名為身。於此身中作用無壅故名身通。其神通者。窮潛難測故名為神。又復神異亦名為神。通義如前。言神足者。神同前釋。所為自在遊涉如足故云神足。天眼通者。一切禪定名為天住。依禪得眼故名天眼。照矚無壅名天眼通。生死智通者。未來起盡說為生死。於此生死照見無壅名生死智通。然此天眼與生死智說有離合。如彼增一阿含之中。別分為二。以別分故。彼經之中建立七通。此有何別。照現色像名為天眼。因現所見尋知未來死此生彼。名生死智。以有此別故分為二。又如華嚴十明之中。亦分為二。照現色像。說之以為天眼智明。能知未來死此生彼。說之以為盡知未來際劫智明。其餘經論多合為一。所以然者。由其天眼照現色像。尋知未來死此生彼。有此相由故合為一。天耳通者。天同前釋。依禪得耳故名天耳。聽聞無壅名天耳通。他心通者。非己之慮名曰他心。於此他心。照知無壅名他心通。問曰。此通非直知他心。亦知想等。何故偏名他心通乎。以心是主故名他心。又復想等諸心數法通名為心。故名他心。宿命通者。事謝於往。目之為宿。往法相續。名之為命。於此宿命。照知無壅名宿命通。問曰。此通非直知命。亦知過去八種事六種同行。以何義故偏名宿命。不言宿世名性等乎。以命報主故偏言之。又命最後。據後以彰故云宿命。漏盡通者。結患斯已稱曰漏盡。於此漏盡。照知無壅名漏盡通。又無學智能盡諸漏。是故亦名漏盡智通。名義且然。次須料簡眼等六根有其立通不立通義。於六根中。三根立通。謂眼耳意。天眼通者。依眼根說。天耳通者。依耳根說。自餘四通依意根說。三根不立。謂鼻舌身。何故而然。若唯就佛。諸佛如來六根互用齊得立通。但六通義該及餘人。今宜通約餘人釋之。六根之中。眼耳二根離中生知。有能遠見遠聞之義。故得立通。意根一種離合俱知。最得自在。故立多通。鼻舌身根合中生知。塵來至根方始覺知。無遠通義。故不說通。問曰。六中有其身通。云何說言身根之中不立通乎。釋言。身通於彼假名色身之中運變自在名為身通。非於身根覺知自在名為身通。是以說言身根不立人問。若使鼻舌身根塵合方知不立通者。華嚴經說。菩薩鼻根聞於無色宮殿之香。又如十住斷結經中說有鼻通。過於眼耳。云何說言鼻不立通。釋言。六通三乘共法。二乘之人鼻舌身根無有通義。為是不立。若於大乘不共法中。諸佛菩薩六根互用。一一根中具一切用。說通無過。又佛菩薩法身自在用無障礙。一切諸根悉皆是通。不得取彼將難六通。名義如是


藥性賦淺釋 宣化上人白話解於1975年美國金山禪寺

讀書的時候就讀這個《藥性賦》。我第一次讀藥書,先讀《藥性賦》;讀完了《藥性賦》,又讀《脈訣》、《湯頭歌》、《四百味》、《八十一難經》,又是《傷寒論上》、《傷寒論中》、《傷寒論下》、《傷寒心法要訣》、《雜病心法要訣〉、《婦人科》、《小人科》,讀了有十五本藥書。


《本草備要》、《雷公炮製藥性賦》、《湯頭歌訣》、《脈訣》……等的書籍都是在我父親的督導之下,細心閱讀及背誦。於是中醫就這樣蟄伏在我的身體與記憶中,成為我生命中重要且無法磨滅的一部份。




有關倪海廈醫生的事 (轉貼自香港中醫藥論壇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